一踏进西藏那曲市色尼区“牧人宝库”藏式茶馆杠杆配资公司,记者就被覆盖1200平方米的巨大黑帐篷所震撼。穹顶上,阳光透过白布设计温柔地洒向整个茶馆。 穹顶之下,茶馆四周和过道上,各种西藏民俗物件琳琅满目,达700余种、3000多件,有的已有数百年历史。 给牛犊喂奶的牛角奶瓶、火柴盒大小的便携酥油盒、防沙尘和雪盲的牦牛毛墨镜……几乎所有牧民的生产生活用具,都能在这里找到——这里俨然是藏北游牧文化的一座“博物馆”。 那曲市位于西藏北部、青藏高原腹地,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。今年45岁的珠珠是这所高原“博物馆”的主人,他从18岁就开始了漫长的收藏之路。 珠珠从拉萨或那曲批发各种生活用品,拿到邻居、朋友、乡亲家里去交换闲置的老物件,他的足迹遍布那曲市双湖、申扎、尼玛、班戈等县,甚至到达了更远的日喀则市、昌都市等地。 只要有机会外出,珠珠都会乐此不疲地收集各种老物件。 2006年起,西藏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,以农房改造和扶贫搬迁为重点,越来越多的牧民在冬季选择定居。随着安居梦想的实现、生活质量的提升,许多老物件也淡出了人们的生活。 展开剩余52%“父亲在世的时候曾对我说,牧民传统的老物件越来越少,游牧的历史记忆可能慢慢就被淡忘了。”珠珠告诉记者。 受父亲影响,珠珠喜欢收藏各种牧民的老物件。珠珠记不清他的第一件藏品是什么,但他清楚地记得,他成家后,家里最困难时每周只有20元现金维持生计。即使这样,有人想购买珠珠的藏品时,他硬是咬紧牙关,一件都没舍得卖掉。 慢慢地,藏品越来越多,珠珠家已经放不下了,只能寄存在亲戚朋友家。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的牧民生活、感受牧民的生活方式,他想了很多办法。“我想建一个茶馆,客人在吃饭喝茶的同时还能了解牧民的历史和生活。”珠珠说,未来还想联系学校让孩子们来参观,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。 西藏广大牧区有千百年的游牧历史。考古发现表明,青藏高原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,早期居民以狩猎和采集为生,逐渐发展形成畜牧业。 为更好地传承游牧文化,珠珠创新性地将藏式茶馆与民俗陈列方式相结合,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,沉浸式体验民俗文化。开业一个月来,这里的顾客越来越多,生意一直火爆。 “这家茶馆将民俗文化与藏式茶馆融合杠杆配资公司,很有意思。”一位游客说,在这里感受到了游牧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独特魅力。 (记者晋美多吉)新华社拉萨2月18日电 发布于:北京市 |